核心提示: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护理? O……
O YES - . -~~~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认为高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多在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频,特别是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潴留、肾功能不全等。手术治疗是前列腺治疗的重要部分.。
一·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包括入院介绍,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熟悉环境、医护人员、常规诊疗计划和手术前的准备。耐心向患者解释BPH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介绍一些同类疾病的治愈情况,使患者消除焦虑,树立治愈的信心,同时取得合作和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术前准备 术前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术前1~2周戒烟酒。完善各项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如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需控制血糖、血压在一定范围;心肺功能不良者,需内科治疗,病情好转后方可手术;长期尿潴留影响肾功能者,术前应留置尿管2周以上,改善肾功能;合并泌尿系感染者先控制感染。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术前晚清洁灌肠。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1)严格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意识状态。因患者年龄大,合并症多,抵抗力、代偿能力比较差,加上手术创伤、出血等诱因,病情变化快,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2)监测血糖、电解质。老年患者多有合并症,正常进食时间晚,容易出现低钾、低钠血症、低血糖等。行TURP者术中、术后都很容易出现高血糖、稀释性低血钠等紊乱,需要及时纠正治疗。(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适时继续术前治疗。(4)饮食指导:术后待肠蠕动恢复后,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2.2.2 膀胱冲洗和导管护理 术后均需经三腔导尿管持续膀胱冲洗5~7 d,气囊压迫膀胱颈止血24 h后松解,或气囊置入前列腺窝内压迫24~48 h。耻骨后引流管在术后3~5 d引流量少于10 ml/d后拔除。(1)术后需要保证导尿管引流通畅。如果导尿管受压、扭曲、血块阻塞可导致引流不畅,诱发膀胱痉挛,加重出血,需要及时用手捏或手工冲洗等方法解除阻塞因素,确保引流管通畅。(2)密切观察冲洗液的颜色,若色变红变深应调快冲洗速度,必要时还要牵拉三腔气囊导尿管压迫膀胱颈止血,导尿管可固定在大腿内侧,也可用纱布打结在尿道口处牵引压迫,同时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作腹压增加的动作。(3)更换尿袋及各种操作应严格无菌操作,尿袋位置低于膀胱且妥善固定。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不要随意拆卸各接口。
2.2.3 膀胱痉挛的护理 前列腺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气囊牵拉压迫膀胱颈部,膀胱冲洗液反复刺激膀胱三角区、膀胱颈等,使膀胱敏感性增强,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性收缩[1]。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引起继发性出血和导尿管阻塞,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轻膀胱痉挛的发生:(1)妥善安置好冲洗液袋比床面高60 cm,避免高压冲洗。(2)根据尿液颜色调整冲洗速度,冲洗速度与引流液的速度应一致。(3)调节冲洗温度,冲洗液温度不当,可加重膀胱痉挛,引起膀胱出血,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2]。冲洗前将冲洗液预热,使冲洗液温度秋冬季保持在32℃~35℃,春夏季22℃~25℃。(4)冲洗过程中,应经常捏挤导尿管,防止导尿管扭曲、堵塞。(5)加强心理护理,一旦出现先兆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6)药物治疗,可根据医嘱应用膀胱灌注利多卡因,肌注强痛定和山莨宕碱,直肠给予双氯芬酸钠栓等治疗。
2.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出血。出血多在术后24 h内发生,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患者血压、脉搏,判断出血情况。如果出现引流液色深红,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甚至休克者,考虑出血,应立即汇报医生并加快输液、适当用止血药,检查导尿管水囊有无破损,气囊再注水或导尿管牵引压迫止血。若上述处理无效,需再次手术止血。继发性出血多发生于术后7~8 d,多因术后膀胱持续冲洗引流不畅或坏死凝固层在脱落期并发感染或强用力排尿排便引起。一旦发生,应及时输液,汇报医生,加快膀胱冲洗,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血块阻塞导尿管,必要时牵引导尿管压迫止血。(2)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是TURP术后严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术中冲洗液被快速、大量吸收所致,引起血容量过多和稀释性低钠循证理念在早拔除尿管。留置尿管期间,保持导尿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做好尿道口的护理,每日饮水量保持2 500 ml以上。
2.2.2 假体脱位 术后正确体位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2]。搬运患者过床时,将整个髋托起,同时保持外展中立位,不能单独牵拉抬高患肢,避免髋关节外旋、内收。向健侧翻身时,双膝间垫5.0~10 cm厚的软枕,以保持双足与双髋平行,注意肩、臀、腿同时向一侧滚动。做各种操作时,应将髋部水平托起,不可牵拉,动作要轻、稳、准,防止髋关节脱位。术后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髋关节屈曲小于90度。
2.2.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长期卧床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血栓一旦形成脱落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而危及生命[1]。本组25例均属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这些患者术前卧床、下肢制动;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下肢的过度旋转和牵拉等损伤,都使临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术后又因切口疼痛、麻醉等原因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这些因素均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缓滞状态而诱发血栓形成。因此,(1)应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做肢体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增加床上活动量。(2)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股等长收缩锻炼,主动活动踝关节及足趾,按摩患肢,避免膝关节屈曲,保持髋关节引流通畅,避免血液淤积。(3)避免在下肢同一侧反复穿刺,尽量避免在患肢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及静脉注射刺激性药物。(4)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忌做按摩,膝关节不能主动屈曲,以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及其他器官栓塞。
2.2.4 压疮 由于老年人皮肤衰老,皮下组织血管数量减少,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退行性变,以及结缔组织再生能力的减弱,加之术后疼痛不敢活动,造成强迫体位,易引起压疮[4]。应保持床铺平坦干燥、清洁,随时更换潮湿的床单;在患肢制动的前提下定时托臀以解除骶尾部压迫,每1次/2 h;指导并协助患者双手抓住固定的环形拉手,健肢蹬床,用力抬起臀部,防止臀部皮肤因长期受压形成压疮;翻身时,在患肢制动的前提下,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按摩骶尾部及受压部位皮肤每1次/2 h。
2.2.5 便秘 创伤骨折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住院期间常发生便秘,由此导致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给患者饮食、睡眠和疾病康复带来不利影响[6]。需解除患者的顾虑,使其适应病房环境,习惯在床上大小便,要向患者传授、解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指导并帮助患者做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若发生便秘,可选用作用轻柔的缓泻剂,促使大便的排出。
3 功能锻炼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髋关节功能重建的关键。因为运动可减少组织黏连,保持肌肉张力,减少局部组织水肿,增加局部代谢产物的排出,利于切口的愈合;运动还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对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因此,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术后24 h开始行股四头肌静力等长收缩运动。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踝关节和趾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练习,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麻木等异常感觉。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1)屈、伸踝关节。(2)臀大肌、臀中肌等长收缩运动。(3)深呼吸运动。(4)股四头肌收缩运动。术后6~14 d,直腿抬高训练;术后14 d以后,鼓励患者行站立练习,先健腿着地负重,患肢触地不负重。
4 出院康复指导
由于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出院时必须教会在家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患肢不负重,拄双杖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杖→单杖→弃杖,但必须避免患髋下蹲动作。拄拐杖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这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向周围人群作暗示,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应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度及各侧方应力,不要过早弃拐,只有在临床和X线都证实骨折已愈合时才能弃拐。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