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台湾“致命添加剂”塑化剂引起的饮料安全事件使得人心惶惶。塑化剂过量并不仅仅存在食品中,人们常见的食品保鲜膜也是残留的源头。近日,调查发现,在被曝光的品牌保鲜膜中,尽管在超市难觅踪迹,但在网上以及一些批发市场仍有销售。
塑化剂风波残余 可致不育的保鲜膜网上热卖
刚过去的台湾的“塑化剂”风波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不仅涉及到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等都统统卷入其中,甚至是保鲜膜也不例外,搞的人心惶惶。
塑化剂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是一种对人体有持续性危害的有机污染物,虽然它不会像重金属那样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但国际上的研究表明,体内长期积累高剂量DEHP,会给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慢性危害,可干扰内分泌,造成小孩性别错乱,使男性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精液量和精子数量减少等,从而导致男性不育机率大大增加。
据有关部门检测发现,有4种保鲜膜样品含有塑化剂DEHP。调查报告显示,在此次取样检测的7个PVC保鲜膜样品中,“常×树保鲜膜”DEHP检出量为116mg/kg,超标76倍,“理×保鲜膜”DEHP检出量49.1mg/kg,超标31倍,“林×克保鲜膜”DEHP检出量为10.3mg/kg,超标近6倍。
调查还发现,PVC保鲜膜标志不规范,没有明确标示“不能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只有一种明示“禁止用于微波炉”、“产品不含DEHA”,大部分PVC保鲜膜没有明确保质期,有的甚至没有生产日期和材质。
检测部门发现很多大型超市没有在销售此类保鲜膜,然而在购物网站搜索,PVC保鲜膜仍然在许多网店大卖,包括被抽检塑化剂超标的几个品牌都仍然有售,每家网店一个星期下来已有数笔交易,而且都是整箱购买,不分开零售。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