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无精症

首页 > 男科 > 无精症 > 介绍 > 正文

挑战伦理的“人工精子”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03日

摘要: 人类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使用干细胞再生的方法,让那些无法产生精子的男性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后代,而不必使用他人捐献的精子。 英国科学家这几年的干细胞研究不断获得突破,一项最新的研究已经掌握了利用人体骨髓干细胞培育精子的技术,在老鼠身上成功实现

 

人类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使用干细胞再生的方法,让那些无法产生精子的男性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后代,而不必使用他人捐献的精子。

英国科学家这几年的干细胞研究不断获得突破,一项最新的研究已经掌握了利用人体骨髓干细胞培育精子的技术,在老鼠身上成功实现了人造老鼠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该技术将用于失去生育能力的人群。

成功培育7只小老鼠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干细胞研究所的纳耶尼阿教授纳耶尼阿教授介绍说,他们早前将一些干细胞从骨髓中提炼出来,经过长时间的培育,这些干细胞可以转化为精子。

如果患有不育症的夫妇计划产子,医学人员就可以同时为他们在实验室培养出卵子,然后同早前培养出的精子相结合。虽然目前他们还没有将人工培育的人类精子同卵子真正地结合培育。

不过,纳耶尼阿教授之前已经在老鼠身上获得了成功,他培育出了7只小老鼠。这一研究结果对于英国150万男性不育症患者,以及因为化疗而失去生育能力的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由于干细胞研究一直受到英国政府的间断性干涉,纳耶尼阿教授表示,后续的研究可能很难在英国继续。

不过他表示会前往德国的戈丁根大学继续这项研究。纳耶尼阿教授说,相信未来3~5年时间内,他们会取得进一步的成果。

带来伦理纷争

不过,这项研究也带来了医学伦理学的问题,如果精子能够人工培养,那么生育可能不再需要男性。对于一些女同性恋夫妇或者选择独身的单性家庭,她们可以把自身的骨髓干细胞培育成精子,并实现生育。不过,由于女性的干细胞并不含有Y染色体,所以她们通过“人工精子”技术生育出来的孩子也只能是女性。

对此,英国基督教学会表示,人工繁衍技术只能给未来社会带来更多伦理纷争。英国政府也对此保持审慎态度。但英国人口生育协会的佩西博士却认为,要确保未来人类高质量繁衍,就不应当拒绝新技术。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微微健康网联系。

相关阅读

  • 曾汉东

    曾汉东

    主任医师擅长:男性病
  • 王耕

    王耕

    主任医师擅长: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
  • 宫海民

    宫海民

    主任医师擅长:男性不育,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
  • 梁廷福

    梁廷福

    主任医师擅长:中医男性科疾病、男性病、前列腺炎、男性功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